背景
本科:国内某985/211大学管理学院
斩获:【UC Berkeley】MFE、【Columbia】金融经济学、【CMU 】MSCF项目录取
◤前言
同我认识的大多数出国申请的同学相比,我的申请季很平稳也很短暂;因为目标和方向都比较明确,在世毕盟老师的帮助下也没有浪费时间精力去走弯路,只是在submit之后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所以个人认为对申请经历的体验并不深。但是仍然希望这篇分享对学弟学妹有所帮助,尤其是情况与我相似的同学。总的来说,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申请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任务(学习,求职,选校等等),必须要做到:1)尽全力搜集充分的信息,先确定努力的方向;2)选择好方向、制订好计划之后,利用手中的一切资源去实践。
1
搜集信息确定方向
我是在毕业之后工作的第一年开始申请金融工程方向的。从比较功利的角度讲,我并没有完全利用好本科学习的时间确定自己未来求学/工作的发展方向。因为在商学院学习,学长学姐和身边的朋友选择的职业道路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又是一个典型的什么都想干,什么干了都觉得无聊的性格。。。结果就是大部分时候都在被同辈竞争裹挟着前进,做过之后发现又实在提不起兴趣。在课程和实习方面的各种尝试让我的简历变成了一锅大杂烩。所幸在大三暑假做的实习让我接触到了trading,在毕业压力胁迫下的我也逐渐产生了在这个行业发展的想法。于是大四一年误打误撞找到了工作;在半是无奈半是庆幸的情况下,我选择走一条一边工作一边申请金工的路,给提升自己的能力提供一个选择。
对于一个不清楚自己发展方向的在校本科生,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抓住所有可用的机会了解自己可能的选择,通过学长学姐,同学,授课老师,留学中介等等,即便和自己看似非常遥远,也要多咨询出国、保研、学术、就业、一级、二级、前台、研究等等这些出路的情况;同时要多花时间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诉求,从而尽早对自己的未来有一点安排。所幸我当时掌握的信息虽然不多,但还是学完了数双,选修了量化课程, 参与了老师的研究,并没有怠慢后来的金工申请。随着我逐渐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了起来,遇事不决多咨询前辈的看法,先充分了解情况在动手做,为这大半年的申请季节省了很多时间精力。
2
步步为营提升自我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直接按照申请项目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完成。我虽然开始申请时间比较晚,世毕盟老师对我的背景所需要提升的部分也做了很中肯的建议。课程方面,选修金融、数学、统计的课程都是必要的,是金融工程真正的核心。学好全部这些课程,做到‘精’和’广‘比较耗时,我想真正体会过的人都对同步学习财务会计,并购,随机过程,抽象代数,运筹学等等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完全互斥的学科有很深的怨念;从另一方面来讲,学这些课程竟然又有一些重复的内容,比如你为了准备金工申请,BSM可能会被学个三五次。但这个过程除了有助于背景提升之外,也能为以后的学习和找工作提供很强的支持。
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我也抓紧时间多修了一些量化课程,在导师的研究项目里做了一些数据分析的工作。从长远来看这期间学的知识技能能够省下未来不少临阵磨枪的时间,比如各种金工求职面试题的合集(所谓绿皮书),其中hardcore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这些在学校课程中能够直接接触到的基础性内容。
因为编程我的一大短板,所以在世毕盟老师的建议下我上了baruch的C++网课,也学了些python的内容,于是没有在申请过程中被刁难。我在申请季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补这个短板上,也本着’早晚都要考‘的心态考完了cfa一级。总之在申请开始的这个学期,我认为完成力所能及的补充自己短板的事情就足够了。
GT考试我在大四各刷了两遍,但其实GT成绩在申请中可以说完全没有作用。达到最低标准后应该不需要再折腾了。当然申请金工项目有一些隐性的要求比如GRE Q需要至少很接近满分,应该还是存在的。
我个人没有在实习和推荐信两方面花额外的精力,实习在兼顾找工作时积累了一些,推荐信也是向导师、学院的一位老师、还有实习老板要的;有一些申请的项目是大三在多大交换的老师提供的推荐信,貌似效果不是很大。对于金工硕士项目,我的感受是以上提到的所有单项的作用都比较有限,admission committee更习惯于把所有qualifications综合起来看。
我认为金工硕士项目存在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帮美国的employer提前筛选candidate,所以他们的录取标准也和日后找工作时JD上的要求大同小异。在感叹申请准备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时多么有用的同时,也体会到因为mfe时间太短,未来找工作的压力其实压在了这个准备阶段。
3
申请过程中的其他细节
选校方面,我申请了纯MFE排名靠前的几个项目和哥大的financial economics,主要是出于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考虑。当然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全投,但有必要搜集足够的信息给自己定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去这个项目,是为了找到工作,为了继续读博深造,为了享受阳光沙滩还是为了保个底。确定这些之后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timeline,分配自己精力,写出真诚的PS。对我本人来说,在确定选校之后和世毕盟老师沟通改简历,改文书,做网申的整个过程就比较按部就班,比较轻松。
心态方面,我认为最好的心态忘掉结果,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的事情上。只要前期准备、选校、网申这些阶段的大部分事情都做到,未来一定有一个安排。与其焦虑不如继续努力提升自己或者放松享受生活。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还是信息。世毕盟积累的关于录取要求、面试问题等等方面的信息对我帮助很大;这些信息都是经过大量样本积累才得到,着实能帮助申请者少走很多弯路。例如在申请不同学校时应该突出那些亮点,面试问题几乎能够100%押中的往届面试题,甚至选校时的建议,世毕盟的这些信息优势都使我受益匪浅。每个人的申请季或许都是完全不同的,但本质上都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向申请学校展示自己未来潜力的过程。我坚信只要了解这一点,每个人都能最后得到最合适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