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毕盟:从普通985到耶鲁大学商学院,我的2019 Fall申请总结
2019-07-08 09:27:15 来源:项城网

美国名校顶级商学院开设的硕士项目

可谓屈指可数

而今天分享的这位世毕盟学员

在12月便拿到了Dream School

——Yale M2M项目录取

同时到来的,还有 Duke 商学院的好消息!

并不算突出的GMAT和实习经历

他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炙手可热的Yale M2M,申请秘诀在哪里?

在这篇新鲜出炉的申请故事中

你都能找到答案!

12月收到Dream Offer,提前结束我的申请季

本科:财务管理 GPA 89.1 校奖*4

标化:雅思7.5,GMAT710 (Q49+V37)

实习:四大咨询、四大审计、银行信贷、基金行研

其他:校运动队、竞赛获奖、科研、志愿者若干

Offer:Duke MMS-FOB和HKUST-YALE M2M

Decision:HKUST-YALE M2M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在世毕盟和其他一些公众号上一篇篇看学长学姐的申请经验,既佩服,又期待,也收获许多。现在,我的申请季也落下了帷幕,而我就像曾经的他们一样,希望把自己的感悟同样分享给正在看推送的你,期待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申请之路大概是从去年十月开始考雅思开始的,到今年四月至九月考GMAT,期间贯穿在校上课和各种实习,再到九月开始写文书,十月投出第一批网申,最后十一、十二月集中面试并收获满意的offer为结束。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各种工作的强度和压力基本也在逐渐上升,直到12.15清晨6点查收了耶鲁网申系统里的Offer Letter,那时我终于明白,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下面,我就来做一些具体的分享。

早规划,早申请

01

前期准备:规划和信息搜集

首先,开启申请季的正确方式是:尽早规划。我在大三下就修完了毕业所需的学分并考出了可用的标化,这样我就顺理成章把几乎所有项目都放在了他们的第一轮或early action进行申请。我不确定第一轮申请是否有优势,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早申请至少可以早出结果。而早出结果意味着我可以在后期的申请中有更多选择:拿到任何一个Offer就作为保底往上冲刺、没拿到offer下一批就要稳一稳。实际情况是,很幸运,我最理想的M2M Offer在十二月就早早下来,这样我名单上别的学校就都不用再申了,申请季得以提前结束。

其次,前期开始项目信息搜集同样重要,其作用包括但不限于:选校、定项目、确定申请批次、写文书、应对面试。信息搜集主要途径有看官网、CD论坛、咨询留学机构和参加学校Info Session,但有时也很需要你私下和其他申请的小伙伴多交流,才能获得在官网、论坛上找不到的信息。比如我第一批申请了一个HEC国际金融项目,就是被无面拒以后才从一个优秀的北外小伙伴那里了解到,这个项目在大陆默认只收target校(清北复交和中大岭南)的学生。这种没写明在官网上的消息不一定准,但是如果事先了解到,我或许就能成功避免把申请季宝贵的时间精力花在这个希望很小的项目上。

刷硬件诀窍:时间充足+执行力

02

申请门槛:标化

1. GRE/GMAT

从我身边的很多人来看,包括我自己,考G是申请季一件很艰苦的事情。才结束申请的我强烈建议有出国想法的同学,及早开始准备G,并且先G后语言(对英语基础还不错的同学)。这主要还是因为G比托福雅思的难度大得多,而学G 又对以后考托福雅思的阅读写作大有好处。大一开始学最好不过,因为这时学业相对轻松而G恰恰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另外考出来的成绩有效期也有五年之久。

GRE or GMAT也曾是一个让我十分纠结的问题。每个人的倾向会不一样,在这里我说一点自己的想法。首先,英国LSE/IC的金融类、美国的个别金融和会计项目更偏好申请者持有GMAT成绩。除此之外,GRE在使用专业广度上比GMAT好得多,适用所有的商科和非商科。考GMAT一定程度上就容易导致选校的难题,因为经济/金工/金数/MPA/MPP这些项目通常都不接受或很少接受GMAT。另外,我建议准备时间充足或执行力强、勤奋踏实的同学选择GRE:GRE单词要求非常高,需要每天的持续努力,但坚持下来一定会有分数上明显的进步;准备时间紧迫或平时思维灵活的同学,可以考虑GMAT:GMAT不需要大量时间背单词,但是难在题目类型多,对数学、语法和逻辑要求更高。

现在回想,我是准备时间充足,执行力应该还不错的人,但是直接决定考GMAT就有点草率。结果GMAT对我真的有点玄学(大佬勿喷),第一次Verbal还不错Quant不知道为什么砸了,后面两次Quant满分Verbal又不理想反而退步十分,最后只好提交第一次考的七百出头的分数。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G的成绩向学校证明我这方面能力和努力,可能是我申请季唯一的一个遗憾,所以也希望学弟学妹一定要先仔细斟酌下考哪个,之后再向目标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那样也更容易成功。

2. 雅思/托福

首先要明确托福和雅思是完全替代品,在英美港新各种地区申请时几乎没有认可度的差别。其次,对于Top项目而言,可以感觉到托福雅思重要性明显低于GPA,G和实习。语言成绩达标后(虽然官网通常标明7/100,但感觉一些好项目实际划线在7.5/108+左右),录取委员会重点考虑的会是你的其他各项背景。

对于还没考语言的同学来说,具体考哪个,下面建议可作参考:一般认为雅思难在写作和口语,托福会对听力要求更高。雅思的总分有机会“五入”进位(但同样的机率被“四舍”),但国内考场存在一定的口语写作压分现象;托福不存在压分现象,另外相比较雅思,它的分数精确到个位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水平。

实习:数量和质量同样重要

03

申请必备:实习

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确以下三点供参考:

1. 找什么样的实习

实习首先必须在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大行业里,之后再找的话,个人认为Big Name做项目>普通企业做项目>Big Name打杂>普通企业打杂。注意实习不仅在文书中会被大量提起,面试时,实习经历也不只是面试官扫一眼的几行字,而会大概率被直接或间接提问。所以,没有内容的实习就非常不好,因为你无法说服早已洞悉一切的面试官:为什么要去这个实习?学到了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又为公司做出了什么贡献?包括其他一些追问。水实习导致你很难回答出,就可能导致直接的扣分。

2. 怎样找实习

无外乎几种方法:官网申请、论坛信息、熟人内推。无论哪种方法都没有优劣之分,请按照第一点中列出的优先级,找到好的实习即可。

3. 实习的数量

强烈建议商科申请时简历里有至少2-3份有内容的实习,是否Big Name还在其次。但对于申请美英Top的商科Master项目(注重实践应用,申请竞争激烈),4-5份左右实习+其中多份四大/内资券商/外资咨询的经历几乎是申请者人人必备,如果有一次JPM、GS、MBB级别的full time实习经历才更容易占得优势。

申请临门一脚:来自模拟面试的助攻

04

申请关键:文书和面试

一般10月份进入正式申请季以后,你的GPA已经无法改变,语言成绩达标即可,G越高越好但有时也无能为力,实习已没有足够时间。那么,请用有限的时间精力在文书和面试上下功夫。文书面试是你软实力的体现,越好的学校(特别是美帝),对于文书面试所展现的软实力就越看重。

文书方面,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还是自己最了解,一些文书中的创意、感悟、事例的细节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你想象出来的。所以我很容易做出了选择,听我在世毕盟的Mentor解析一遍文题后,决定自己写作定稿每一篇文书。实际上独立写作文书是国外学校对于每个申请人的基本要求,同时学校也明确鼓励申请者参考他人意见作修订。一般我写完每所学校的文书初稿,会首先发给Mentor进行修订,由Mentor及时反馈修改意见,我修订确认一遍,之后发给培训师帮忙交GGU Native Expert Team润色语言,润色后拿到二次反馈,我自己再次修订确认完毕,定稿。这其中多人、多遍的修改非常关键,因为单单靠自己,无论英语水平多么好,难免会犯下一些语言或措辞问题,在这里由衷地感谢指导老师们非常专业且有效的文书指导。

最后谈一谈面试。面试可以拿之前写的项目文书为基础进行准备。每次面试前,我会首先从论坛搜集大量面经,然后以文书为部分基础撰写各种问题的答案。辛苦的地方在于,很多项目面经非常多,包含五花八门的面试问题,所以简单做一下相似问题合并后,接下来是准备高频题的答案还是准备所有题目并集的答案就要自己决定了。其实初期还是建议按并集多准备,因为之前多准备的面试题很可能恰巧也在下一所学校的面试准备题库里。比如我是12月份四场面试后, “面试准备”这个Word文档里逐渐累积了差不多40-50个面试问题,一共10000+字数的回答。

另外有机会也要多练习Mock Interview来找找感觉,像我是使用的世毕盟帮我安排的GGU native speaker来进行模拟,在正式面试前一共面过三次。前两次是一个人非常nice的美国小哥哥,第一次时我没经验又紧张,语速有些过快,对方就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个问题。他也更多地给予我鼓励,第一次就给我打了A,第二次打了A+;第三次模拟时我对面试已经非常熟悉,但新的模拟面试官恰恰也更加犀利(后来我上领英一搜居然是Stanford商学院前招生官)。她给我的建议是,在我现在这个阶段,个别问题可以回答得更直接更清晰;对于已经熟练的问题要依然冷静沉稳地作答。都是很有用的建议。

回答内容方面,我自己的经验是:每一个问题都要抓住机会,或表现出你对项目的深入了解,或突出你的独特之处和你能带来的贡献,又或者展现出你的进取心和清晰职业规划。要记住,内容比流利度更加重要,口语水平只是面试的一个考量点,面试官更期待你的谈话全面地展现出自己的现有能力、过去成就和未来目标。最后,面试就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的一次关于你的对话,所以,尽量像日常聊天一样创造一个愉悦、轻松面试氛围。想想招生官面对一个出色又有趣的你,很愉快想要一直聊下去,有没有感觉自己的录取机会大了很多?

M2M项目大解密

05

插播广告:关于M2M项目

感谢你的耐心读到这里,现在有这个机会,想给我录取的项目打打广告哈哈。希望更多优秀的学弟学妹可以把目光投向这个项目,同时也希望已经准备申请该项目的同学加深一下了解。

1. 什么是M2M

Master to Master。18年新设的商科项目,由YALE、UBC、HKUST、HEC和FGV五所学校的商学院合作成立。申请者需要通过其中两所学校的选拔,分别拿到录取后在两年中就读于两个项目,毕业后获得管理学双硕士。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利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商学院资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商业能力,同时为学生带来全球化视野。从最近两年看,所有的1+1组合中国内同学选择HKUST-Yale和HEC-Yale最多。

2. 关于M2M:HKUST (MIMT) –YALE

学生首先在第一年就读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国际管理硕士(MIMT)学位,其中包含一学期的CEMS学校交换和可选的十周国际实习;在第二年就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环球商业与社会(GBS)项目,完成第二个管理研究硕士学位。其中耶鲁特别赞的一点是,近一半的学分可以在全院和全校范围任意选课,也就是说你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按自己想法打造自己需要的培养Track。Class Profile方面,官网显示港科MIMT和耶鲁GBS上一届的全球录取人数都在50人左右。申请流程方面,HKUST-Yale M2M基本上跟分别申请两所学校没太大区别,主要包括:港科的网申、文书、面试+耶鲁的Kira、文书、面试。此外,HKUST-YALE项目存在只被港科录取的情况(不会只被耶鲁录取),这时你也可以选择就读港科,并在入学后有一次额外的机会再次尝试申请耶鲁。

06

尾声:感谢

很开心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的一点经验传给学弟学妹。在我的申请季里,要感谢很多很多人的帮助,才收获了今天满意的offer。在这里感谢父母对我一直的支持和保驾护航,以后看电视务必大声放音量吧;感谢母校的教授们教会我核心知识,让我度过充实的本科四年;感谢每一段实习经历中非常nice的同事前辈们的信任、指导和关心;感谢身边的同学朋友在最辛苦的那段时间互相鼓励和互相体谅;感谢世毕盟培训师一路陪伴和各种及时帮助,以及超级厉害的Mentor的给力指导;也要感谢申请季里认识的各校小伙伴,除了互相分享信息外,只有出去看看才知道身边有多少如此优秀的同龄人,以及自己还需要怎样地继续努力。

最后,真心感谢杜克大学Fuqua商学院的欣赏,杜克文书也是我写得最享受最满意的。我会一直记得2018.12.7从Durham, NC打来的那个越洋电话,是它给了我漫长申请季中的第一个惊喜。

以及最后的最后是,Many many thanks to HKUST & YALE。我们那边见~